首页
学生作文
工作范文
实用文档
学习资料
求职资料
有问必答
菊与刀的读书笔记
匿名
2025-09-04 03:16
如何写
写作要点
文案下载
声明: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相关文章推荐
说说与菊与刀的读书笔记相关的知识点
《菊与刀》读书心得
579字
翻开美国学者鲁斯·本尼迪克特的《菊与刀》,扉页上的文字让我眼前一亮:“人类社会总在构建自己的生存法则。当一个群体认同某些处事方式时,即便困难重重,他们也会将这些准则凝聚成文化共识。”这个写在1944年战争时期的观察报告,竟在战后得到应验,作者对日本民族的预见性分析,正是本书最大亮点。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部分,是作者对传播现象的精辟见解。比如“舆论调查只是对已知信息的重复验证”这句话,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类认知的局限。这些闪着智慧火花的文字提醒我们:看待事物不能仅凭表面现象,更要探究背后的文化根基。作为人类学经典,这本书最珍贵处在于对日本国民性的深刻剖析。就像作者所说:“每种文化都蕴含独特的战争哲学
《菊与刀》读后感
520字
读完《菊与刀》,我对日本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。这本书让我明白,日本的民族性格像菊花般恬静,也像武士刀般锋芒毕露。最让我惊讶的是日本的善恶观。他们相信人生来本善,像清澈的溪水流过石缝。在日本人眼中,只要合情合理,即使是吃亏的事情也值得去做。妈妈说过“饿死不食嗟来之食”,但日本的“情理”就像清晨的露珠,能折射出不同的光彩。书中描写的等级制度也让我难忘。天皇高悬如月,武士如大地忠诚。记得有个故事说武士战败后,用沾血的衣袖擦拭刀尖才肯切腹,就像红叶飘落时也要保持完整的叶脉。这点和《弟子规》里“丧尽礼,祭尽诚”很像,不过日本的规矩更像细密编制的竹帘。日本人爱干净的习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。浴缸里的热水要全家人
菊花与刀读后感
452字
读完《菊花与刀》,我对明治维新有了新的认识。1868年,以大久保利通、西乡隆盛为首的革新派推行改革,就像把老树嫁接上新枝。他们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让天皇重新成为太阳般的存在。记得书上说,岩仓使节团出访欧美时,官员们穿着西服却踩着木屐。这种既要传统又要变革的拧巴劲儿,恰似菊花与刀的矛盾统一。福泽谕吉提出“脱亚入欧”,小学生们开始捧着《西国立志编》苦读,这些细节让我看到变革的艰难。最让我震撼的是征兵制改革。过去只有武士能佩刀,现在农民也能扛枪保家卫国。当东京街头响起“文明开化”的歌声时,长州藩的姑娘们悄悄收起和服,学起打字电报。这种自上而下的变革,既有菊花的柔韧,又有刀的锋利。但书中也写道,当三井财
读《菊花与刀》有感
660字
菊花代表皇权的尊贵,也象征隐士的淡泊;武士刀闪耀战斗的锋芒,却要收在雅致的剑鞘里。这让人想起邻居家的佐藤先生:工作时他是雷厉风行的程序员,周末又穿上传统浴衣在庭院修剪枯山水。十二岁那年的动漫展,我被浮世绘明信片迷住了。画中穿十二单衣的仕女捧着菊花茶盏,远处武士的刀穗在樱花雨中飘动。后来读到川端康成《古都》里姐妹俩争论该不该拆掉老町屋时,那份传统与现代的交织,像极了家里的姑妈总说要换智能马桶,却又每天擦拭奶奶留下的雕花镜台。图书馆那本磨损严重的《菊花与刀》,封面菊花纹样都磨白了。本尼迪克特写道:颁奖会上,父亲会严肃地叮嘱儿子别辜负家名,转眼又和邻居比赛钓鲈鱼。这种矛盾在我们小区开寿司店的山田爷爷
读《菊与刀》有感
588字
捧起泛黄的书页,我轻轻抚过《菊与刀》的封面上那枝水墨勾勒的菊花。扉页里夹着去年游京都时捡拾的银杏叶,恍惚间又听见了清水寺檐角的风铃声。这本近百年前的著作像面神奇的魔镜。鲁思・本尼迪克特奶奶仿佛握着水晶球,隔着太平洋把日本剖解得明明白白。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说日本人像锦鲤,既能在金碧辉煌的佛前摆尾,也可以在清冷山泉里存活。就像我在奈良喂小鹿时,看见穿和服的老奶奶递给孙子冰激凌抹茶味甜筒时慈祥的笑容,和地铁站端着公文包西装革履的上班族形成鲜明对比。最让我惊讶的是书中关于“恩”的描述。上周日语课老师讲到,日本人每天要说上百次“谢谢”,原来这些细小的道谢里藏着厚重的情义。想起在东京轨道交通上为老奶奶让座